您现在的位置是: IT > > 正文

聚焦:为什么懂手机的人都不用华为?为什么很多人宁愿买千元机?

时间:2023-06-20 16:02:53 来源:产业经济网 发布者:DN032

为什么懂手机的人都不用华为?

1.华为手机缺少芯片供应:华为手机缺少芯片供应,直接导致华为手机无法生产。因此,很多懂手机的人都不会选择华为手机。

2.华为手机价格越来越高:华为手机的价格越来越高,这让许多消费者都难以接受。特别是对于那些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,他们更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手机。

3.华为手机的“欲加之罪”:因为华为手机的创始人任正非,曾经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过对美国政府的不满,因此美国政府曾多次对华为进行打压,这也使得许多消费者对华为产生了不好的印象。

4.华为手机的名声问题:因为华为手机在美国的运营受到了一定的阻碍,这也导致了一些消费者对华为产生了怀疑。

他们认为华为在美国的业务是由美国政府授权的,因此如果华为在美国受到了打压,那么这也将会影响到华为在其他国家的业务。以上就是懂手机的人都不用华为的几点原因,仅供参考。

为什么很多人宁愿买千元机?

这段时间和朋友聚会,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,一些做生意的朋友不见得一定就是用苹果华为,也有很多用的是国产千元机,而那些上班的朋友,可能会对手机品牌更加在意,不是华为就是苹果,他们似乎对手机品牌更加在意,这似乎超出很多人的认知。带着这个问题,我也和几个能交心的朋友聊了一番,总算把事情搞明白了。他们其实都买得起苹果,却坚持在用千元机,背后的3个原因很真实。

第一、续航才是王道,千元机更有安全感

对于生意人来说,时间就是金钱,他们并不会把太多时间花在选择手机上,也很少在手机上玩游戏,绝大多数的手机使用场景是接打电话,所以续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对比之下,国产千元机的续航表现要好很多,像realme、红米等,旗下均有5000mAh以上的手机,手机充电速度也很快,差不多40分钟就能充满电池,带着它出门很有安全感。

反观苹果手机这边,即便是顶配iPhone13 pro max,电池容量也不过四千毫安左右,快充速度仅为27w,充电速度太慢了。没有急事还好,如果外出有急事,手机突然没电了,这背后的损失可就大了。当然,从性能角度分析,苹果手机肯定还是具备优势的,可大家更在意的是续航,手机性能只要够用就行,像Redmi K40s、realmeGT Neo3等,游戏体验也不差了,很少有人抱怨手机卡顿。

第二、千元机丢了摔了不心疼,苹果手机太“娇贵”

我自己用了好几年的iPhone,可以说是深有体会。当初攒了三个月工资买了台iPhoneXs,手机还没寄到家,贴膜、手机壳都备好了,生怕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磕碰。很多人其实情况也一样,可能用到手机报废,屏幕贴膜都没有撕开,日常使用担惊受怕,生怕手机屏幕会有划痕。但换到千元机之后,我感觉自己解脱了一样,享受它裸机的手感,摔了丢了也不会心疼,放在身边很有安全感,苹果手机太娇贵。

第三、千元机型号种类多,满足自己的新鲜感

苹果手机一年就一场发布会,每次就那么几个型号,让人有些审美疲劳。对于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来说,他们追求个性时尚,喜欢买一些智能家居产品,买手机也是一样。在预算范围内,他们会选择入手价格便宜的千元机,而不是一台iPhone用好几年,满足自己喜新厌旧的心态。很多时候,也不是没有条件买iPhone,同样预算可以买好几台千元机,每个品牌的千元机玩个遍。

除了上述三个原因之外,国产千元机的品质也越做越好了,像往年不太常见的超级快充、AMOLED屏、120hz高刷等,都开始频繁出现在千元机市场,很多还是苹果手机所不具备的。就拿iPhoneSE3举例,这台手机的外观复刻iPhone6,看起来十分中庸,价格还要三千多,用这钱都可以买两款国产千元机了,就拿红米K40s来说,屏幕画质更加清晰,67w快充速度更快,具备更高的玩机乐趣。

此外,很多不差钱的人其实买得起苹果,但由于工作需要,他们还是会去买国产千元机,系统更加开放,一台手机可以多开好几个应用,还有双卡双待技术,实用性价值更高。尤其对于一些有办公需求的网友来说,在iPhone上处理文档、编辑照片是很困难的,但在大屏千元机上却很方便,像word、PDF等都是系统自带的,提升移动办公效率,用起来更加省心。

在预算充裕的情况下,更多人的选择是买一台高端手机,然后再配一台千元机当备用机,2台手机放在身边,安全感爆棚。我认为,现在已经没有人因为拿着一台iPhone而有优越感了,也没有人会因为拿着一台千元机感到丢脸,这恰恰就是时代的进步,也从侧面说明,大家对国产千元机的品质越来越满意了。

总结

因此,不要看到别人用千元机就“有色眼镜”看待,手机本身就是省外之物,除了你用的是华为折叠屏旗舰,否则不要指望别人多看你一眼,你们认同这个说法吗?

标签: 为什么懂手机的人都不用华为 为什么都

抢先读

相关文章

热文推荐

精彩放送

关于我们| 联系我们| 投稿合作| 法律声明| 广告投放

版权所有© 2011-2023  产业研究网  www.coalstudy.com

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.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!
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 @qq.com

皖ICP备2022009963号-13